捷安高科四大技能小课堂,把硬核技术玩出 “新花样”

发布时间:2025-09-23 分类:赛事相关公司新闻 浏览量:722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进入尾声时刻,捷安高科技术保障的轨道车辆技术、飞机维修、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集成电路工程技术等赛项也顺利完赛,见证了选手们以精湛技能诠释匠心风采。

而赛场之外,捷安高科紧跟赛项节奏同步打造的四间技能小课堂,同样人气爆棚 —— 将 “硬核技能” 化作可触可感的沉浸体验。摆脱枯燥说教,展示技术与趣味的碰撞,让 “精密的轨”、“硬核的机”、“聪明的车”、“微小的芯” 走进大众视野,共襄这场技能盛宴!

轨道驾驶小课堂:模拟驾驶器上过把 “司机瘾”

小课堂 “流量担当” 的市域铁路司机职业技能鉴定系统,让观众甘愿排队体验 “开火车” 的乐趣。这套复刻真实列车的模拟驾驶系统,从操纵台按钮到操作手感都高度还原,观众一坐进驾驶位便瞬间代入角色。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可完整体验 “操纵启动 — 途中运行 — 天气模拟变换 — 车速调整” 等流程,具备真实一样的线路场景,故障时系统触发应急提示,旁屏 AI 实时显示监控、记录操作,让晦涩的驾驶规范变得直观易懂。

一旁亮相的城轨检修 MR 系统同样吸睛。观众戴上 MR 眼镜,完整的转向架瞬间 “悬浮” 在现实空间,小到螺丝钉的纹理都清晰可辨。轻轻滑动手势,转向架也跟随变换、展开,制动管路走向、部件装配关系直观呈现;跟着系统引导模拟检修操作,全程无需接触重型工具,既规避了安全风险,又能学到标准流程,不少观众看完直呼 “原来复杂的检修原理能这么直观”。

飞机维修小课堂:虚实融合解锁发动机维护新体验

在飞机维修小课堂,MR等数字技术在技能培养方面的价值再度凸显。航空发动机混合现实教学系统利用 MR 技术让观众近距离感受航空发动机的工业美学,亲手“触摸”上千个发动机零部件,体会航空发动机的维护流程。

戴上 MR 眼镜,虚拟的涡扇发动机俨然呈现在现实空间,任何参观者都可以 360° 无死角、近距离地观察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一些体验者甚至可以直接按照智能化的AI操作指引,深入体验发动机叶片拆装等训练任务。这种0风险、0损耗、0协助的技能教学形式,收到体验者的连连点赞。

智能网联汽车小课堂:亲手 “驱动” 自动驾驶的奥秘

智能网联汽车小课堂里,三款 “迷你黑科技” 让观众亲手解锁自动驾驶的秘密。

● ROS 小车堪称 “口袋原型机”:激光雷达、3D 深度相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观众可调整最大速度、安全避障距离等参数,看着小车从 “平稳慢行” 到 “灵活避障”,直观感受 ROS 系统作为机器人 “神经系统” 的协同魅力。

● 智能网联教学开发实训箱藏着行业 “密码”:与真实智驾车辆同源的传感器、计算平台被精准集成,既能室内开展实训,接上移动电源还能室外验证,让观众看懂 “理论到实车” 的衔接逻辑。

● 仿真测试平台则上演 “虚实测试秀”:高精地图与动态场景中,观众操纵虚拟车辆在模拟的恶劣天气、突发场景中行驶,工作人员同步讲解,让观众秒懂智能网联汽车的科技。

集成电路小课堂:触摸集成电路核心设备的制造密码

W2 馆的集成电路小课堂里,捷安高科展示的产业级光刻机装配及应用平台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好奇和关注。

这台基于真实产线光刻机拆解设计的教学设备,清晰展示了光源、掩膜版传输、晶圆传输等核心模块。观众围在设备旁,看着工作人员演示电路连接、视觉系统调试等操作,旁边的技能清单上,从 “机械拆装” 到 “机电气液故障排除” 的全流程技能一目了然。将晦涩术语化为直观的结构展示与操作演示,让观众在赛场真切感受到集成电路制造的精密与严谨。

技术赋能,让技能照亮前程

从圈粉无数的轨道车辆模拟驾驶,到飞机维修的虚实融合体验,从智能网联的动手实操,到集成电路的硬核展示,捷安高科的四大技能小课堂,用科技打破了 “技术壁垒”,让高端产业技能从专业赛场走向大众,变得可感、可学、可用。

这些小课堂不仅是国赛的科普窗口,更是捷安高科深耕职业教育、赋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生动缩影。从实训设备研发到教学场景搭建,从技能标准复刻到智能考评落地,捷安高科始终以数字化技术衔接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

国赛虽近尾声,但技能传承与人才培养的步伐从未停歇。正如大赛 “技能照亮前程” 的主题,我们始终相信,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不仅要服务产业,更要滋养人才。捷安高科也将继续以技术为笔,让技能小课堂的科普化作长久的技能养分,让更多人看见技能与科技的价值魅力,为更多人铺就 “技能成才” 的道路!

微信EmailWhatsApp复制链接